原生家庭 --永远不要拯救你的父母、斩断原生家庭的魔咒!
永远不要拯救你的父母、斩断原生家庭的魔咒!_哔哩哔哩_bilibili
很多焦虑抑郁的同学会问,为什么我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相同的轮回老是发生在你的身上?是真的因为你的命运不好吗?是真的因为你的属相不好吗?是真的因为你的手机号码不好吗?到底谜底在哪里呢?这期我们来聊聊我们的原生家庭。希望这期内容给大家带来帮助,别忘记投币和一键三连哦!
评论:不要去拯救父母,这是很正确,因为基本上都是失败告终,你什么都改变不了,在老一辈人眼里,你是个晚辈,你没有他们有经验,他们说什么都是对的,要说服他们只有和他们同一辈或者比他们年长的人才有用。新时代的人有新时代的思想,你和他们说符合现代人思想的话,他们只会觉得“你永远是个孩子,我比你活这么久难道你比我懂?”。我看过一本书,作者是李尚龙,里面提到他的父亲,主要是说他的被人说看起来年轻,他的父亲是乐于学习的人,这个学习,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去学习新的知识理念,书里面也强调了,他父辈那些饭局里哭诉自己人生的苦,或是自己都不咋地还给别人建议的那些叔叔阿姨基本上都是没什么成就,和他的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举个例子很多时候我做一些我们都觉得很平常但老妈觉得很奇怪的事情,例如我戴个护脖看电脑,防止低头改善脖子的,他就说我这样子看起来像什么东西戴个东西稀奇古怪,我和她解释,她就说,我身边都有这么多玩电脑的人,那些年轻人,都没见过一个人带这种东西,然后说得我好像戴个护脖是做错了什么事一样。讲不好听的,就是没有平等对待,就是带着你是我生的,我是你老爸老妈,我说什么都是对的,你得听我的。我接触过几个家里有钱的朋友,他们的家庭之间处理事情的方式都是和我们大部分家庭截然不同的,会问你“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会先问清楚你原因,而不是我们的父母,一上来就是责怪,你没有按照我的意思去做你就是错的,我就像是在这个家庭完全没有独立人格一样,那些朋友后来他们自信他们学习好过得多姿多彩,我不是这么优秀的人,只能离开,我现在就是从小至今缺爱,也不敢追女生,害怕经营感情了,一直生活在内耗里,所以说很多人的人生,你看似好像的死得,命中注定的,真的除非天灾人祸,真的没办法那种,其实基本上都是有因有果的。
评论:无意识的幻想始终在背后起作用,觉知是改变的起点。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被异化成了一种交换:
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不回报我?
我这么痛苦,都是因为爱你。
我对你的爱是无私的,时时刻刻都想着你。
无法消受的痛苦,以及无法承担起对于命运的责任,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孩子被要求承担这种责任,由此孩子进入了共生关系,介入父母的感情。
你会发现介入父母的感情并不能带走父母的矛盾和痛苦,因为作为一个孩子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改变父母。
对于孩子的教育变成了满足他们自我欲望的幻想。“我都过的这么苦了,你一定要过的好”他们放弃了对自我生活的责任以逃避现实和痛苦,放弃了主体性,将自己全然托付给一个孩子,就像有些庸俗的爱国主义者或者宗教会把一切托付给国家和神一样。
孩子此时承担的是双倍的责任,一个是自己,一个是父母,好像孩子变成了父母,父母变成了孩子,此时孩子想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却受到挫折。
父母的欲望变成了“对孩子好(满足自己的自恋幻想)”,孩子的欲望变成了“对父母好(承担父母的责任)”
这本质上是空对空的关系,谁也没法满足谁,但双方同时都在自己的幻想里实现自己,最终招致了痛苦。
等孩子步入社会,满足母亲的欲望变成了满足社会要求的欲望,孩子就会丧失自己的人格,变成纯粹的他人,而没有自我。
但仅仅意识到这种荒谬就可以摆脱自己的幻想了吗?
不,单纯的否定幻想并不能超越幻想,而仅仅是强化这种幻想。
就像刚刚分手的男女:“我不要分手我好痛苦!”
“你原来是个骗子!”“这感情太糟糕了!”
说出这样的话显然没有摆脱爱情的幻想。
“我已经知道你是一个骗子了。”
“好聚好散。”
“这感情确实让人难受。”
我们发现对于幻想的肯定恰恰让人意识到这段感情的荒谬并转而追求其他的东西,或是自己的生活或是新的亲密关系。
意识到你的幻想,但不要尝试打碎它,肯定它,才是转变的起点。